李熟丰收时节,我市声名在外的信宜钱排“银妃”三华李,在继年前被评为“岭南十大佳果”后再获殊荣,日前在省五月果品品鉴会上出类拔萃,在一片赞誉声中高票当选为“特色产品”。闻此喜讯,作为一名地道的钱排人,笔者甚是高兴,内心不禁为家乡特产而欢呼!
说起家乡的三华李,身为70后的笔者,常常会由此及彼,感触良多,并联想到它久远的昨天。记得儿时,家乡小镇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大诺三华李,两角冇卖卖角二”。这句顺口溜的“李”和“二”,在家乡客家话中是近音押韵的。顺口溜的产生,据说缘于当时有一名大诺生产队的人挑了一担三华李到墟上去卖(当时全镇只有大诺一个生产队种植三华李),上午许多顾客出价每斤两角,而卖者嫌价低坚持要每斤三角,结果交易无一可成。至下午临近散墟,卖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终于忍痛折价,以每斤一角二分的低价抛售。这一“典故”生成的顺口溜,便成了日后当地商贸市场上许多买家用来奚落漫天要价的卖家的一句“攻心话”,以求买东西图得个便宜。从这句顺口溜可以知道,作为钱排三华李引种起始地的大诺村,虽然当时生产不错,但因为产品缺少市场,生产者处于被动角色,市场上一番较量之后最终输的还是生产者。
在“典故”远去30多年后的今天,从大诺村走出的钱排三华李,经历了几代人的悉心经营,产品的质和量都今非昔比,不管是果体大小还是质量品味,与过去都是天壤之别。质量决定市场,市场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前景,这就是市场经济。综观近年钱排三华李,市场供应量虽逐年增大,但售价却是稳中有升,效益年年见好,果大质优的“银妃”三华李,市场销售更是供不应求,售价羡煞各方果农。
从顺口溜的生成到其在地方上的销声,从三华李陪伴童年到如今人届中年,笔者目睹了钱排三华李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一路风雨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每每想起这句顺口溜,再喜看今日“银妃”成就的辉煌,笔者可谓感慨万千,其中几点感触尤为深刻:一,“物以稀为贵”于农产品生产来说并无绝对意义,只是相对而言,只有“质量好”方是市场制胜法宝;二,品牌打造很重要,而品牌的树起离不开一个干事为民的地方党委政府;三,酒香亦怕巷子深,产品市场的开拓离不开各级媒体的支持,销售意识和销售渠道少不了与时俱进。今年,当地电商微商流通大军兴起、“品果节”开幕式上十大果园园主向媒体记者献果致谢这两个“新看点”,给人传递的便是一种事业兴旺因果必然的信号。